先让我们共同读一读专家的讲话。
[殷书建]: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因为我不是宜兴的。如果我在山东、我在江西发现了一种土,虽然和它不一样,但是我也可以对付、对付,或者是用各种办法调整了以后,颜色也差不多,我可以不叫紫砂,我可以叫红砂或者是叫什么都可以,但是效果都一样。只要说有利于健康、能使用、美观就可以。
李硕先生提出鲜明的“人造紫砂”论,殷书建先生不同意叫“紫砂”,而称为“我可以叫红砂或者是叫什么都可以”。他们之所以能创造“人造砂料”学说,因为“如果我在山东、我在江西发现了一种土,虽然和它不一样,但是我也可以对付、对付,或者是用各种办法调整了以后,颜色也差不多。”这就是说“人造紫砂”、“人造红砂”的概念有中国处处有紫砂泥作为物质基础。
“处处有紫砂泥”,是个老话,没承想在宜兴紫砂人中还很有知音。
网上转了一位作家的帖子,立即得到“懂紫砂”人的热烈响应:“好文!!说到紫砂人的心里了”。这位作家的帖子在《宜兴紫砂陶》网,抽空可以看看。
他的立论和评说是立于这样的基点上。
“什么是紫砂?紫砂其实就是一种紫砂主要原料是含铁量高的粉砂质黏土。在我全国很多并不属于稀土。上网检索一下,有点文化的人都可以查到,它的出产地很多。比如以下:
1. 中国江西——出自《江苏陶瓷》华东地质学院《江西准紫砂土的特性及应用》,作者:王平、彭人勇
2. 中国福建——出自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福建紫砂陶土矿特征及其应用》,作者:陈祖荣
3. 中国宁夏贺兰山——出自宁夏地质矿产局《宁夏紫砂资源及其利用》,作者张寿岭
4. 中国山西——出自《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的《山西省紫砂陶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作者:王启旺
这只是有资料可查的,没有发现的地方就没有吗?肯定不是,就像我过以前说是贫油国,现在不也发现了很多石油吗?我们河北的宁晋也不是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上发现了发现巨大盐矿吗?”
作家如何认知他提供的“这些立论基点”,我不了解,也无法和他商榷。若“叫好”的紫砂人也认为“这些立论基点”是正确的,那我就要套用一些紫砂人好用的语言“你不懂”,你不仅是“不懂宜兴紫砂”,而且我认为你赞成的“处处有紫砂”论,同“人造紫砂”观,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一种“颠覆宜兴紫砂”的“内行论”。
宜兴紫砂人谁不知道全国还有“紫砂土”、“紫陶土”?如同有“和田玉”,也有“青海玉”,可这两者大不一样相似,“宜兴紫砂”同其他地方的“紫砂土”有共性,更有其独特的个性。不同于一些地方的“紫砂泥”的个性,这正是宜兴人的骄傲,正是这个性构成“宜兴紫砂”的脊梁。
若你忘了,我读一段韩其楼先生的文章你听。
“紫砂泥确乎得山川之灵气,乃是陶都得天独厚的特种陶土矿产,亦为中国罕见希睹的天然资源。皖之寿县、鲁之博山、粤之潮州,均有类似的泥料出产,而一究其成分,则判若霄壤。色泽的美茂朴雅,质地的经久耐用,当推宜陶独步”。(见《紫砂壶全书》新版14页)
品茶,就是在品味茶的微小差异中得到精神的愉悦,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立足点。600年的历史证明用宜兴黄龙山紫砂矿料制的壶,能泡出原汁原味的好茶,能让茶人寻觅到茶叶的“细微”差异,而其他地方的“类似泥料”,包括目前一些紫砂人“悄悄添加”的“外山泥”,在“有益于茶汤品、有益于身心健康”上,与“宜兴紫砂”是“判若霄壤”的,霄,天上也;壤,地下也。有了这一基点“宜兴紫砂”才得以独步地球村。
著名的山东莱阳梨和安徽的砀山梨,它们的风味各具特色,互不能代替;潮州也有紫砂泥,但潮州人仍深爱“宜兴紫砂”的孟臣壶;与宜兴相邻的长兴,虽有紫砂泥,但自古都是“南窑北陶”,长兴以烧窑为特色------地区水土的差异、人文的不同,不是一点添加剂能创造得了的。
差异、细微的差异,构成了事物的个性。茶叶的细微区别,构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也是各地紫砂泥的细微差异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宜兴紫砂”,抽掉了紫砂泥的细微差异,也就挖掉了“宜兴紫砂”的“根”。
“宜兴紫砂”同各地“类似泥料”差异的这一事实、理论,早已得到学界的认同。著名考古学家、中国陶瓷史家宋伯胤、紫砂教授吴光荣、台湾紫砂理论家黄健亮在合著的《中国紫砂收藏鉴赏全集》明确地说:“紫砂陶仅指宜兴紫砂。国内其他地方亦有少量紫砂,但与宜兴紫砂有所区别,也有少数地方生产紫砂产品,都是延续宜兴紫砂的传统风格。”(见其书之18页)
“好文!!说到紫砂人的心里了”这确不是一个人的心声,是不少紫砂人的心声。我在宜兴考察时就不止一次地听到“懂紫砂的人”在讲:“世界上肯定还有紫砂矿源,那儿的紫砂不能用!”此次专家在网上大讲“人造紫砂”说,不也是得到一片叫好声吗?不也出现了到各地去挑选紫砂泥的呼唤吗?
若许多地方都有“紫砂泥”,都制作紫砂壶,叫好的是我们买壶人,不应是宜兴的紫砂人,这是任何人都懂得的生活常识。若此,“宜兴紫砂”不能再独步天下了,独家的卖方市场也就消失了!你颠覆了“宜兴紫砂”,买壶人将会迎来“货比三地买紫砂”的好日子!那时买壶人都将记起你颠覆“宜兴紫砂”的“好文!说到紫砂人的心里了”。
“处处有紫砂”论是“人造紫砂”的基础,只要“宜兴紫砂”还在熠熠生辉,那人造紫砂绝动摇不了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宜兴紫砂”——“
紫砂陶仅指宜兴紫砂”(宋伯胤语)。
宜兴紫砂真的有一天资源枯竭了,那才会有“人造紫砂”出头的日子,那是一百年之后的事。
这是我读专家讲坛的第二个心得,专家的讲话也不能“乱”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