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友们看到这个“两面派”,可不要认为这是在说我的人品有什么的问题哈,我人品挺好的。所谓的两面派,要先说说养壶的壶友中的两种不同的派别,这其一呢,就是净衣派,其二呢,就是污衣派,好像是从武侠小说里的丐帮衍生出来的称谓。
先重点说说是怎样一个两面派养壶法:
1、首先,我不是净衣派。因为我用茶水浇淋紫砂壶,尤其是壶里冲入了沸水泡茶而还没有倒出茶汤的时候,壶身受热,温度很高的时候,我认为这是刷、浇、淋茶水于壶身的最佳时刻,非常烫热的壶身,会很快的把茶水里的水分蒸发掉,而油性的芳香烃类物质,虽然也会挥发一部分,但是终归会留下些许吃到紫砂壶的壶身表面之下,并且顽强的附着在那里,久而久之,随着不断用壶泡茶的过程中反复的刷、浇、淋,想让一把宛如璞玉的新壶,不很快的发生温润的变化都难。
净衣派的壶友会说了,那么弄,壶身出包浆是快,但是包浆太表面,太浮以及太浅,壶身表面是一层贼光,还有说是什么和尚光,等等,不一而同。如果,你是一个能做到心静如水,度年如日的淡定的人,那么你去尝试净衣派的养壶方法,我觉得可以试试。就我自己来说,我可没那耐心,所以,我选择污衣派的对茶壶进行刷、浇、淋等方法,让茶壶比较快的进入状态,表现出应该有的变化来,我才觉得爽。
2、同时,我也不是一个纯粹的污衣派。我吸收净衣派的擦壶的养壶手法,但是没净衣派那么操作的那么细致繁琐。我基本就是一块普通的茶巾,紫红和茶色双面双色的那种,在每次用壶结束后,倒掉茶渣,用清水冲一冲壶里壶外,再用茶巾仔细的把壶身的外壁擦拭干净,用干茶巾擦还是用湿润的茶巾擦都可以,不留下茶渍就行。这样,我能保证我的紫砂壶即温润光洁,也没有因为长期刷、浇、淋茶汤上去,而在壶身上留下影响茶壶外观的茶渍。
平时泡茶的时候,除了用茶汤刷、浇、淋壶身之外,我也时常用滚沸的开水冲淋壶身,有两大好处,一是提高壶身温度,能让一些需要高热来逼出茶香的茶更加的香浓,二是能让在壶身外壁上的芳香烃类油性物质附着的过多的部分被冲刷掉一些,同时,高温沸水的冲刷,还能起到一定的固化已经吸附到壶身内里去的芳香烃类油性物质的根基作用。那么又怎么个混养法呢:
1、混养,这个术语,是我从观赏鱼的饲养技术里抄过来的,原本指的是一个水族箱里喂养不同品种的观赏鱼,根据不同品种的观赏鱼喜欢在水的不同层面生活等特点,合理的加以混合饲养,从而使得一个水族箱不同水层里都有适合的观赏鱼来回游弋,非常的好看。那么,养壶怎么个混养法呢,我说的混养,是针对的习惯只用单一的某一种某把壶所泡之茶水来刷、浇、淋茶壶的做法而言的。
2、我知道很多习惯用茶水刷、浇、淋茶壶的壶友,一般是这把壶泡什么茶,就只用什么茶水对茶壶外壁进行刷、浇、淋,为的是自己也说不明白的一个感觉上就应该一壶一茶的不成文的规矩去做的。一壶一茶,我理解,应该做到,但是,我认为,一壶一茶,主要指的是壶内,免得多种茶一个壶来回的泡,会串味。
3、我专门有个容器,也就是个淘汰不用了的公道杯,我泡一壶茶,不论什么茶,大家不也都是把第一泡的茶水洗茶后倒掉不喝的嘛,我把洗茶的水倒那公道杯里,留着;除了洗茶的水,一般一壶茶喝到第四泡、第五泡就没什么味道了,我也不浪费,一般也都收集到那个公道杯里;再有就是到晚上睡觉前,最后喝的那壶茶,我会倒满了开水,泡上一整夜,这算是内养了吧?第二天一早,这壶隔夜的茶水,也倒进那公道杯里。
而我喝茶,很杂,所以,往往是早起上午一壶绿茶,下午一壶铁观音或者大红袍,晚饭后再来上一壶熟普或者红茶,因此,我每天收集到那个专门用来刷、浇、淋养壶用的公道杯里的茶水,经常是多种茶水的混合茶汤,我喝什么茶一定是有一个专门的壶去泡,但是刷浇淋养壶的茶汤,却未必是正在泡的茶水,很多时候是混合茶汤。这就是我所谓的混养的由来。根据我的体会,从来没有因为刷浇淋用的是混合型的茶汤,就因此影响了壶里倒出来喝的茶水的口感和滋味,而这么养下来的紫砂壶,效果却很好也很快。
4、唯一要注意的是,如果养壶茶汤公道杯里是熟普一类的颜色很重的茶汤,我会注意,不用来刷浇淋浅色的紫砂壶,比如本绿和段泥的紫砂壶。浅色的紫砂壶,如本绿和段泥的壶,铁观音啊,大红袍啊,甚至红茶这类稍微有点颜色的茶汤却没什么大碍了,毕竟是洗茶的头道茶汤以及最后都没有滋味的茶汤,颜色重不到哪里去了。
可能有的壶友还是有疑虑,说多多少少是否会有串味的可能?如果阁下的舌头味觉以及鼻子的嗅觉真的那么强大,不妨还是依循用所泡之茶的茶汤刷浇淋茶壶来养壶好了,或者,用了混合茶汤养壶的时候,当刷浇淋几遍混合茶汤之后,待壶面干了,茶汤已经被完全吃进了壶身表面之后,再用开水浇淋一下,应该就没有什么问题。
我经过很长时间的分析和观察后我发现,我们感觉那些刷浇淋壶身的茶汤是被吃进了壶身表面了,实际上是被灼热的壶身快速的把茶汤的水分蒸发掉了,也就是说,并不是真正的茶汤的汁水渗透进入了紫砂壶的壶身那么夸张,因此,混养,我认为绝对不会影响茶壶内的茶水的口感和滋味的,却会给养壶的效果带来很好的结果。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养壶的方法和一些粗陋的心得体会,写到这里,算是基本写完了,以后我想到什么忘记说明的,会再进行编辑和补充。都是个人的经验,仅供大家参考。欢迎所有的壶友提出不同意见,更加欢迎和虚心接受高人前辈们的指导和批评。
⋈不管是两面派,还是净养、混养,都建议大家不骄不躁——壶要慢慢地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