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筋纹器型紫砂壶应是在圆器基础上再进行加工。由简单到复杂,在制作过程中,包括对泥性的熟悉及掌握,在制作紫砂中再受其他器皿造型的启发,将自然界中的花朵、果实的形态,加以图案化、规则化,经组织变化,将一圆器分成若干等分,把生动、流畅的筋纹随着形体的变化而处理得深浅自如,纹理清晰。所有的阴阳筋纹都能贯通吻合。
筋纹器型壶式除形式优美以外,制作工艺也非常严谨,尤其是口盖部分,合缝要严密,盖子要通转,壶体筋纹要疏密得体,稍有差错都会影响整体造型。现存史料中记载董翰首创菱花式,其造型如何,已不大能说清楚,几百年来较为定型的筋纹器型有:圆条式筋纹器,葵花、菱花式筋纹器,盉形筋纹器(如盉形壶、仿古盉形三足壶)等。
紫砂筋纹器在明中期开始出现,以时大彬、李仲芳、陈仲美、徐友泉等人为代表。时大彬创作的“菱花式壶”以对称菱花瓣为造型特征,十二瓤纹清晰端正,制工严谨,是明代筋纹器代表作。他的高足李仲芳、徐友泉亦为筋纹器的高手。
徐友泉“变化其式.....毕智穷工,移人心目”。可谓是别具一格。现存香港茶具文物馆“友泉”款“仿古盉形三足壶”,从仿青铜鼎造型入手加以改型,简练而大方,古朴而雅正,亭亭玉立,雍容华贵,于简练中求气度,开创了紫砂筋纹器的新风尚。“仿古盉形三足壶”文气十足,古色古香,以三瓣凹凸筋纹线自盖至身再至足,通体贯气,妙若天成,既保持了青铜器的古朴美感,又将紫砂泥料材质质朴优雅的特性发挥到尽致,给人以非常古雅的紫砂茗壶美感。
处于同一时期的另一高手陈仲美,他的“盉形壶”与徐友泉的“仿古盉形三足壶”粗看有相象之处,细看却不然,造型更简练自然,三足伸长收拢呈鼎状,壶身修长,纹路简单,壶口面平坦自然过渡至颈肩处,颈部矮短弧形顺舒至壶身,相互呼应,古拙自然,韵味十足,开创了摒弃繁杂、简练大方的筋纹新风。
下面精选整理出历代紫砂壶名家制作的盉形壶,请大家欣赏:
明 陈仲美 盉形三足壶(三瓣盉形壶)
高:11厘米 口径:4.3厘米 此壶现藏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底刻款:『陈仲美』此壶材质为紫泥调砂,粗犷而古朴。壶艺家取古铜器中“盉”的造型,但同时又将壶身分作三瓣,于是三扁圆足又是三突棱棱脊所在,与壶把、壶流相呼应,略带古拙韵味。
此壶外形酷似先秦青铜器,泥色古朴沉稳,颇有金属质感。该款紫砂壶制作与明朝万历年间,现在收藏于香港中文大学博物馆内。该壶与徐友泉所仿古禾形三足壶粗看相似,同样是借鉴商周时期流行的青铜器造型制作而成。细品则壶把、壶流、壶盖和钮都不相同。与徐友泉的作品不一样的是,该壶壶体更加粗壮,三足长度更长,因此整把紫砂壶显得更高。此外,该壶的泥色更具金属感,整把壶显得形神兼备,古朴沉稳。此壶底刻有『陈仲美』三字楷书款。
陈仲美,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的著名陶人,祖籍江西婺源。原是景德镇的制壶高手,后到宜兴从事紫砂陶艺。早期的陈仲美是做瓷工,后转为陶工,因此制壶基础非常牢固,这也是其能够创造出很多出色的作品的一个原因。他对紫砂壶茶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将瓷器工艺与紫砂工艺和谐地结合起来,创造了“重镂透雕”的紫砂技术,将紫砂工艺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善配壶土,意有创新。善以自然界的花果、草虫入壶,壶似花果,缀以草虫,或龙戏海涛,形神逼真,呼之欲出;塑大士像,庄严慈悯,神彩欲生。
陈仲美的紫砂壶作品,别具一格,在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为之作传,因为景德镇业瓷者多,难以成名,于是赴宜兴造壶,“好配壶土,意造诸玩如香盒、花杯、狻猊炉、辟邪、镇纸、重镂叠刻,细极鬼工。壶像花果,缀以草虫,或龙戏海涛,伸爪出目。至塑大士像,庄严慈悯,神采欲生”,记载中看到他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全面陶艺家,又是一个把雕塑和紫砂壶结合得很成功的壶艺家。难怪后人把他的紫砂壶称为“神品”。可惜“心思殚竭,以夭天年”,中年就谢世了,年仅三十四岁。
曹婉芬 盉形三足壶(绿泥) 高:10cm
钤印:『婉芬制陶』『婉芬』
题刻:『仿徐友泉 鬲鼎壶』
施小马 仿古盉形三足壶 长:15cm 高:14cm 容积:400cc
款识:『丙子年小马作』
盖款:『施小马』 把款:『小马』 底款:『施小马』
施小马制 绿泥三足盉形壶 宽:15.2cm 容量:420cc
底款:『施小马』 把款:『小马』 盖款:『施小马』
题识:『丙子年(1996年)小马』
朱晓东 友泉三足(紫泥) 高:17cm 口径:18cm
把款:『朱』『晓东』 底款:『未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