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选购,很多玩壶的总结了不少经验,雷倒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人。本人认为,收藏紫砂壶还是要以壶为本,先从原料的纯正性上去选择,然后考虑造型,选择工艺,最后才来考虑作者,不能本末倒置。
下面对网络上流传的挑壶经验解读,看看哪些是过于苛刻的。
一、三山齐平
壶盖取下,倒扣桌面上,壶流、壶口、壶把三点是在同一水平上就是好壶,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个“专家”如是传授经验。按这个标准来选壶,是对紫砂造型艺术的叛变。不是每一个作者在审美上都有这个想法,也不是每一款造型都适合这样检验。
二、三点一线
这个问题我原来与许多朋友讲过,由于烧成窑火的问题,很可能会存在变形现象,有些藏友以此为标准严格要求,有过而无不及,对这种要求实际上是对追求艺术水准是本末倒置。(陈壶认为三点一线要重视,窑火因素是个小因素,大部分还是工人的手势问题,这点是在为自己的产品不足找托词)三、嘴不流涎
倒茶时茶水一丁点都不允许有顺着壶嘴往下流。流涎严重是不能允许的,但是过份偏激就有点钻牛角尖了,很多壶因为是造型决定了壶嘴不可能做到毫不流涎,要综合而论,不要因为一丁点的流涎而认为这壶有问题。
四、口不流涎
是指倒茶时茶汤不能从壶口流出,实际上很多壶都做不到这点。符合这个标准的不等于就是一把好壶,稍有流涎的也不等于是不好,这里除了跟个人使用习惯有关外,还与壶型不同有相当关系。
五、盖密无缝
有些藏友相当在意盖子口与壶口的间隙,选壶的时候总要左右晃一下壶盖,要是能晃动的距离大一丁点,马上否定这把壶的价值,总希望壶盖盖上是纹丝不动的。子口与壶口要是一点间隙都没有,想想看会不会好用?只要有一丁点的茶叶挡在壶口,壶盖就合不上了,要取下盖子也是恼人的事情。实际上现代数控技术绝对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有适度的间隙反而更好。六、滴水不漏
通过按压壶盖上的透气孔来控制茶汤的流出与停止,能做到收放自如是很多壶友所追求的,实际使用当中却很少有人以按压透气孔来控制茶汤的收放,使用起来是相当的不自如,而有相当的壶是按压不到气孔的,比如石瓢等。现代紫砂制作工艺和烧成工艺完全可以做的更好,因为不过去多了一道整口技术,把口盖整平,进行2次3次烧成,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但是,我不主张紫砂壶重复烧成,因为这样会破坏紫砂晶向,影响紫砂的透气结构,大家想想,回过炉的菜好吃吗?
七、淋水上壶,干得快的就是好料
这关系的壶壁的吸水率和气孔率,不是吸水快的一定是好料,有時候烧成火候欠一点,吸水就非常迅速。
八、全手工壶比半手工壶好
手工制作是传统工艺,而成型过程中采用一些工模具实际上是工艺与技术的进步,所谓全手半手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只要不是千篇一律的灌浆壶,印模壶就行,我认为作者的艺术思想在壶上的体现是第一位的,只有精湛的工艺才能使壶具有神彩。
以上种种,是本人从事30多年紫砂壶製作的心得结合其他朋友的体会得来的,供紫砂收藏家参考。
⋈规矩太多,影响的只能是个人的审美,违背了初心——收藏挑选紫砂壶误区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