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郑飞,65年生人。银联商务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爱好广泛,摄影、书法、紫砂、烟斗等。他既懂工作又懂生活,既懂企业文化建设,又懂个人品位修养。
熟悉郑飞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真正的玩家,而且是个多面手,摄影、书法、紫砂、茶叶、烟斗在他的手中都能绽放华彩。他喜欢交友,会玩的朋友也多,他很喜欢与朋友们分享自己收藏心得,而他对审美独到的见解也往往使他成为话题的中心人物。
他爱喝茶,更爱茶器,尤其是紫砂茶器,成为他休闲时间不可或缺的东西,慢慢地,对紫砂的研究与收藏,在圈子里已无人能及。要说福州谁会玩紫砂,那么郑飞先生是我们绕不开的一个人物。钟爱紫砂,勤于学习
郑飞会玩,用文雅的说法就是他的业余爱好广泛、对生活品质有着极高的要求。但是要玩出水平,光是热爱也显得苍白,在玩中懂得学习、精于研究,才能玩出质感与内涵。第一次见到郑飞,他就透露了自己对紫砂“中毒”的原委,他说:“由于我爱喝茶,刚开始买紫砂壶为了使用,真正接触紫砂时,紫砂器形的丰富性一下子吸引了我,后来越卖越多,越卖越贵,越陷越深······”
“在买了壶之后,我开始购买大量紫砂书籍,上网查紫砂的资料,着了迷似的研究。前期买资料的钱甚至不低于买壶的钱,每次去台湾,都去书店找书,导致回程行李中全是书,就这样,一堆一堆的紫砂书籍被我带了回来。埋头苦学,三个月后,紫砂的泥料与各个壶型已烂熟肚中,朋友们拿壶来,没有一个能考倒我的。”
就这样,郑飞开始了紫砂的收藏,但在收藏的同时,他更注重对紫砂艺术的鉴赏。任何壶到了他的手中,他都能说出个道道,一堆壶中,他立刻能分出个三六九等,并且指出好壶好在什么地方。他说:“紫砂是最为典型的造型艺术,好壶都具有一种精气神,有的像‘年轻的小伙子’,线条奔放、刚劲有力、作品厚重;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线条优美,多姿多彩展现出它的体型······在我的眼里,好的紫砂是一幅画,是很鲜活的东西,可以给人无限的联想。”为了拥有他心目中的好壶,他始终在学习与寻找的道路上流连忘返。得失之间,总是缘分
“好工手越来越少了,好壶也是越来越难见到,一壶难求啊!”没聊两句郑飞就这样感叹,随后他满是遗憾地回忆起自己前几年的一段经历:“2007年,有位朋友转让一把‘李寒勇大满瓢’,世称‘霸王瓢’,出价7千多,由于刚开始玩壶,虽然感觉不错,但当时摸不准,犹豫了一天后才决定要,但壶已归别人,后来再也没找到这把壶。我曾经托朋友去台湾去找也没有找到,去年这把壶出现在北京某拍卖公司的春拍中,最终以36.8万元成交。所以说对好东西的把握往往在一念之间,这也许由缘分决定吧。”
然而,说起缘分,郑飞与紫砂工艺美术师余仲华的交往,可算是真正的缘分。他们共为同龄人,一个做壶,一个爱壶,一个施艺,一个欣赏。2009年,郑飞将余仲华邀请到福州,为他举办展示活动,后来余仲华带来的一批壶全被郑飞收入囊中。“余仲华是近年紫砂界的一匹黑马,他做的壶经得起琢磨。
当时我收他的壶时,福州的紫砂圈子还很少有人知道他,而如今他已经是人人皆知的紫砂艺人,他的作品的市场价格也在几年间涨了十几倍。”每每谈到余仲华,郑飞的脸上总是流露出难以遮掩的喜悦,尤其他对余仲华“单片成型”和“绞泥”的绝活赞不绝口,而对他作品的系统收藏,也成为他在紫砂界最为得意的事情。以壶说话,不重名号
“以壶说话,方向很重要”。对紫砂壶的鉴别,郑飞总是单刀直入,他说:“要找到正确的方向,首先不片面追求名家,拿壶说话,先从‘泥、形、工’入手,只要这三个方面有把握了,自然你的心里就有底了,然后再看看‘款’,仅作参考”。这就是郑飞的收藏理念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他又进一步解释最后看‘款’的原因:“一方面现在市场混乱,代工现象经常发生。另一方面,头衔繁多,什么协会会员、理事,什么什么大师一抓一大把,然而有真东西的却很少。”
见过郑飞的都知道,他是个非常和善的人,然而在收藏方面他有着极为强烈的个性。“圈子里把玩壶的人都叫‘壶友’,我更多的认为是‘忽悠’,所以不能只在一家店里买壶,不要做井底之蛙”。就这样,郑飞的眼光不受限制,收藏的渠道也不受限制,店铺、拍卖会、熟人介绍,只要有好壶就行。虽然他为找壶,足迹遍布全国,但他却说:“买壶不一定非得到宜兴去,任何地方都可能有好壶。如果说哪些壶我买的最后悔,现在想想都是在宜兴买的那几把。”
关于茶文化,他说道:“真正茶道应该在中国,而福建人要算国内最会喝茶的。陆羽早就总结过‘识茶,识水,识器’,看一个人喝茶的境界高不高,最后都要看他用什么器具来演绎一泡好茶”。接着他认为好工手越来越少了,而存世的具备“纯手工、天然泥料、好工手”的紫砂壶肯定会在未来的市场中显现巨大的价值。在谈及福建东南的春拍时,他说:“茶道具的春拍效果比想象中的要好,拍品的定位也符合福建本土收藏群体的口味,可以说去年海峡艺交会的紫砂专场为此次拍卖也起到了预热的作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话音未落,他又总结了福州紫砂收藏群体的现状,他说:“福州本地藏家对高端壶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比如去年海峡艺交会中,一把徐汉棠制大虚扁壶就没人敢接手,今年东南春拍中吴鸣与吕俊杰的壶都是低于市场价成交,这其中都存在捡漏的机会。福州本土藏家有独立见解的偏少,受店家的引导性比较大,但是这一情况随着市场的走热正在发生改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紫砂的收藏队伍正在扩大。
更多紫砂收藏故事——常州壶友圈子,车库不停车装的全是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