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明生长在紫砂陶艺家庭,后下乡插队,知青回城,再从事紫砂行业,逐渐对宜兴紫砂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深入理解与认识,在平时的做壶创作过程中,三言二语记下了些壶语心得。今发表出来以...
紫砂艺术在历史上之所以能够形成独特的艺术传统,是因为文人与艺人的合作,使作品不仅工艺精湛而且还有浑厚的书卷气。鲍志强的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就是师徒传承与学院教育融合的结果,...
晨钟暮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乃责任所在。在平凡的岗位上,因有了认真与坚持,平凡的人修成了非凡的品格。人要活在责任和义务里,勇敢担当,放下我执,于六如之中见佛性,是能随心...
古人以玉璧为贵,流芳百世,恒久象征。玉璧原本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是我国传统的玉制礼器之一。而鲍志强在其“玉璧有鱼壶”这件作品中,巧妙地把玉璧的元素设计为壶盖;...
1:1954年十月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生产工场成立,成立之前及1953年在丁蜀上袁村收徐汉棠为徒,这是第一个顾景舟徒弟。 2:1955年10月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生产工场招收2...
乐圆壶壶式端庄古朴,于静默中蕴涵动感。壶盖与壶身浑然一体,三弯壶流,线条流畅,整体动势有向上挺拔之力感。壶鋬粗大呈圆形,且从上之下粗细渐变,不仅有线条的流畅之美,又富于动感...
日月同辉壶是凌锡苟于1996年创作的,他思索古国久远的年华,仰望太阳灿烂的辉煌,悠悠白云的潇洒,还有夜幕的月色星光。于是,有了那种追求,追求月的清纯静艳,追求黎明诞生的向往...
汪宝根(1902-1954),号旭齐,著名紫砂艺人,宜兴蜀山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2)出生于蜀山南街汪姓紫砂世家,后搬居蜀山西街。汪宝根幼年曾在蜀山东坡书院就学,14岁...
唐代以前,茶器与食器是不区分开的。随着饮茶风气的普及,茶器日趋工巧。唐代末年出现了饮茶最理想的茶壶—紫砂壶。紫砂壶以紫砂泥为原料,经艺人精心制作,壶器颜色古淡、质地细柔、造...
紫砂壶被奉为茶具之首,它从“一丸泥”到“艺术品”的蜕变,正是靠着工匠从心头到指尖的功夫。 季益顺18岁开始学习制壶技艺,23岁进入中央工艺美院深造。耳濡目染的熏陶,严格规范...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民间的收藏也已经是热火朝天了,所以民间的收藏更加活跃,但在收藏热和收藏活跃的形势下,难免有一些人,要做一些赝品来充斥市场,使真正的爱...
诸葛勋,1901-1969,友石,卧龙, 竹岩、云石。诸葛勋是宜兴紫砂壶的紫砂名人,民国十五大陶刻名家之一。 诸葛勋1921年进入陶工传习所,师从名师崔克顺,学习陶刻彩绘技...
各位紫砂朋友:繁华欢欣的气氛,伴着绚烂多彩的鲜花,给中国宜兴第四届陶瓷艺术节,缀上了节日的盛装。值此激动人心的氛围里,我厂紫砂研讨会,也隆重地召开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宜兴的独特材质紫砂,造就了我们广大的能工佳匠,造就了宜兴这个陶都名片。他们创造的宝贵财富和一件件留存于世的精美工艺品,就是工艺的证明、品质的的证明。所以说紫砂是一种特质、紫...
在每一门类艺术中,能独领风骚者必定有鲜明的艺术区性,而透过风格看便是那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扎实的艺术功底和融入时代精神的独特独创新,能在一门古老的艺中奇峰突起者也必定首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