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与其他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相比而言,紫砂壶从其发端而来就有着较高的起点,其艺术渊源更是直接承继中国传统的士文化、饮茶文化及当地古老的江南文化,从而自其发端便无可争辩的成为一朵绚烂的艺术奇葩。
紫砂艺术之所以有如此高水准,溯起源流,其原因有三:
一是紫砂陶壶诞生时期,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制作已进入成熟期,金、玉、石、竹、木、青铜等各种工艺已呈百花齐放态势,各类精美的工艺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刚刚起步的紫砂壶制作,我们目前看到的传统紫砂茗器中大部分型制,如葡萄壶、南瓜形壶、如意形壶、云龙壶、竹节形壶、玺印类壶等等,就是对于那一时期工艺美术品精髓的吸收和借鉴。二是紫砂壶与茶文化的结合,让其在诞生之日起便有了浓厚的士文化色彩,注定与中国传统的书、画、诗、刻、印等无法分开。而中国的士子们又擅长于对艺术的感悟去粗存精,采其长者而扬之,取其善者而用之,所以反应在紫砂壶的传统型制上,便有了我们现在的曼生十八式、圣思杯、鸣远小品等等。
三是得益于当地得天独厚的江南文化。在当时,江南文化已开始在整个华夏文明中体现出高度发展的态势。虽然江浙一带的文明发迹要稍晚于北方,但其发展速度却极为神速,尤其是在水墨文化、诗书文化、饮茶文化、园林文化、漕运文化等方面。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优越的人文自然环境养育了一方能工巧匠,紫砂壶艺术依托这一环境优势得以长足发展。民间制壶艺人们,更是利用江南绝佳的山水和物产资源,创作了诸多的茗器,从而丰富了紫砂壶的创作思路和范围,拓宽了紫砂壶的创作渠道。从以上三点,我们不难看出,紫砂壶之所以能够大器晚成,后来居上,有着其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然而这些只是紫砂壶深厚艺术渊源的一部分。周高起在其《阳羡茗壶系》中曾这样赞道:“几案有一具,生人闲远之思”,这里就提到紫砂壶的艺术魅力。
他的评价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认知紫砂壶艺术渊源的大门,那就是通过作为中国传统工艺杰出代表的紫砂壶的最高境界也是“境生象外”,与中国传统的诗、书、画等的审美无二。紫砂壶的“形”构成欣赏时的“境”或“意”,进而由其“象”扩展至无限的想象和境界。这种由实及虚、由近而远的艺术魅力,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一种体现和生发。
赏鉴这些精美的紫砂壶艺术品,令人浮想联翩:一个使用功能如此简单的茗壶,却可以传承数百年而不衰,并拥有如此丰富而深刻的文化艺术内涵,它通过简单的技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日常生活完美的融汇在一起,并推广到现代的生活中,让我们在品茗当中,亦可享受一份完美精致、文化气氛浓厚、人情味十足的艺术盛宴,令人慨叹。
陈壶早就说过了——紫砂艺术与书法、绘画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