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紫砂壶欣赏_双竹提梁壶

宜兴紫砂自宋代发端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紫砂壶艺术,是一门陶瓷造型艺术,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与茶文化结缘。紫砂茶具初始阶段是为茶服务的器皿,经历代艺人巧手慧心不断探索,加之文人墨客的参与,文化艺术含量逐级提升,到后来发展成一门集陶文化茶文化精华的艺术。

因此,紫砂茶具在保持日用功能的基础上,又具备了艺术欣赏功能,这二种功能的同时存在,促进了紫砂壶艺造型的不断出新,紫砂从业人员与文化进一步结缘,创新积极性也得到进一步发掘。仅壶的把手造型,自古至今,也出现了从多种不同角度的创新。本文同绕紫砂壶的提梁造型,从历史探源、当代探析进行论证,并谈一下个人在这方面的创新实践。

一、紫砂壶提梁造型在紫砂壶艺史上的演进过程

紫砂壶为了适应冲泡茶时提拿的日用需求,离不开壶把,壶把造型通常有执手把与提梁把二种。紫砂壶提梁把在历史上的表现,最早出现是传说中的“东坡提梁壶”,该壶据传是宋代苏东坡在宜兴时设计,请当地陶工创作。

东坡先生一生好茶,他发现宜兴紫砂泥创作的茶具泡茶不走味,因此自己动手设计了一件圆身筒以树枝干为型的提梁,因为宋代吃茶是煮茶,苏东坡为使茶壶便于在火炉上烧煮,将壶把设计成铜炊壶式样,壶把呈提梁式,便于火上提拿,这就诞生了第一把紫砂提梁壶。

到了明代,饮茶之风气从“煮”改为“泡”,虽然大部分茶壶的壶把改为“执”把,但提梁式依然常常见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提梁式已成为艺人们在保持茶具“日用”功能的同时,把提梁当作一种装饰和审美的需求了。

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有考古记载的最早提梁壶,是1965年于南京中华门外明代司礼太监吴经墓中出土的紫砂提梁壶,即“吴经提梁”。这件提梁的“梁”,带有明显的明式家具的味道,具有唯美的装饰性,同时也保留紫砂茶具的日用功能。当然,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明代时大彬的一件“大彬提梁”,更加明显的突出了审美功能,一架提梁跨壶身,犹如长虹飞挂,气势开张。这种提梁的经典造型,也成为了后来提梁壶创作者的典范。

清代早中期,是宜兴紫砂的又一个发展时期,受陈鸣远的影响,紫砂茶具更多的倾向于追求欣赏价值,因而提梁壶也留下了经典之作。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数“旭茂提梁”,壶体扁圆,壶把提梁粗而浑雄,最大限度的向外舒展,形成一种浑厚雄健的空间气势,与扁而圆的壶身相匹配,虚实之间形成鲜明对比。

乾隆年间一位制壶艺人陈萌千设计的双竹提梁壶,以两根细竹缠绕,立在壶身两侧为提梁,是历史上最早以竹为形设计成的提梁壶,形态挺拔清秀,风格独特,是“提梁”史上的一什名作。另外,清末明初的陈光明,他制作的一把提梁壶,壶身浑圆略扁,而提梁把则是规则的“门”字形,圆把方形,看起来略小,实则上,以规整略小的提梁,衬托壶身的硕大与浑圆,别有风味,这什提梁壶就称“光明提梁壶”。

二、紫砂壶提梁造型在当代紫砂艺术领域的表现形式

当代紫砂壶提梁造型,更是精彩纷呈,在保持日用功能的基础上,“提梁”的审美欣赏价值取向越来越大。最著名的提梁壶,当数由中央工艺美院张守智老师设计、汪寅仙大师制作的“曲壶”了。曲壶由纯线条构成,壶把与壶身浑然一体,其流动的美感,动态的力度,构思的巧妙,完全打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壶把,说是提梁又不见明显的梁,但却又是提拿舒适,它不是简单的圆把、扁把,而是如造桥工程师设计的“双曲拱桥”,曲中又另有其曲,与壶身的连接完全是自然过渡,不见生硬的衔接。这件作品是提梁史上革命性的创造,是二十世纪最动人的经典之一。

由中央工艺美院高庄教授设计、顾景舟大师制作的一件提梁壶,实际也是一件提梁形壶,该壶简练大方,比例恰到好处,显现出一种学识高深的儒雅,也是二十世纪的一种提梁经典造型。

吕尧臣大师的一件玉带提梁也属经典创作,扁方形的壶体,配以宽宽的、扁平的带状形提梁,显得华贵而端庄,突破了前人提梁壶圆把、方把之局限,以扁平的带状为形,故称“玉带提梁壶”。同时,由张守智设计、谢曼伦制作的“双竹提梁壶”也别具风采,以竹片为形,与竹节形壶身连在一起,自然贴切,优雅别致。

还有王国祥精心创作的“祥和提梁壶”,壶身呈八方形,壶盖为玉璧圆形,壶身块面如璞玉精琢,规整而滋润。块面之间的相接处,脚线明朗挺括,但却藏锋于“浑”,壶肩平曲滋润,壶底八方间隔架空,圆形壶盖壶钮与八方形壶体自然而有机的结合,意蕴了方圆世界的无比精彩。

最独到之处是提梁把的设计,与壶身匹配呈方形似玉带横空,跨落在浑和的壶肩上,稳健有力的向上舒展。提梁把前后两侧折角自然过渡中呈现刚柔并济,两侧门柱斜向空中呈上宽下窄状,充满张力,显得精神勃发,更具虚实空间美感。八方天地,祥和世界,作品充满精气神韵。

三、结论

综上所述,从提梁的演变可以看出其发展脉络,提梁的设计,总的来说要与壶身相协调,不要圆身方提,也不要方身圆提,同时也要注意与壶嘴、壶盖之间的关系,要和谐、得体、比例适度。夸张,是为了使壶的气度放开;严谨,是为了壶的比例周正。紫砂壶提梁过去的发展已经证实了这一点,我们今天的创新设计,也会将此进一步得以证实。

以竹为题材(以竹入壶)的紫砂壶器形很多,也是历代艺人必做的壶型,有梅竹壶、一捆竹壶、竹节罐形提梁壶,竹节提梁、双线竹古、圆竹提梁、竹提、扁竹、扁竹提梁、圈竹、新竹、高竹顶、四方竹段、四方抽角竹顶、圆竹段、竹节壶(高、矮),小型竹节壶、竹根壶、竹鼎壶、五竹壶等。都以各种形式表现了竹的刚直,潇洒,飘逸,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紫砂作品,这恐怕与我们国人对竹有着独特的欣赏和爱好有关,也表现了浓郁的东方文化的色彩。

历代的紫砂大师都曾以竹为题,留下他们珍贵的存世作品,如明代陈仲美的束竹柴圆壶,清代蒋万泉制作,陈曼生铭文的竹节壶,邵大亨的八卦束竹壶,陈凤年的竹段壶,范章恩的高竹鼓壶,近代冯桂林的五竹壶、四方竹段壶,吴银根的竹段壶,朱可心的竹节壶、竹节提梁壶、竹梅壶,陈荫千的竹节提梁壶,汪寅仙的斑竹提梁壶,李碧芳的双色三竹壶都是紫砂藏品中的珍品。

至于现代,以竹为题材的名家大师作品,更是玲琅满目,枚不胜举,谢曼伦的双竹提梁壶,徐达明的双竹提梁壶,施小马、徐维明的双竹提梁套壶。谢曼伦 双竹提梁壶谢曼伦 双竹提梁壶
双竹提梁壶,既有朱老竹提壶“深厚淳朴,静穆大方”之风范,又有姿态挺秀,稳重大度之特色。它体现了创作者承师之风格,处理精细,毫不拘谨的成熟度,又反映出创作者深刻观察,精心揣摩之自然心得。这既是创作者美好心境的外在表现,又是自然本质的生动再现。

由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设计于上世纪80年代末,大胆运用两个四方形竹体组合而成,高挑的提梁把手,使作品更显端庄、稳重、敦朴、和谐。

作品反映出标新立异的创作理念,也完美表现了制作者对设计者创作意念的再创作,堪称学院派与工艺美术家之间完美结合的典范作品。谢曼伦 双竹提梁壶图片谢曼伦 双竹提梁壶 容量:700ml
盖款:谢记、曼伦 底款:曼伦制陶谢曼伦 双竹提梁壶的图片谢曼伦 双竹提梁壶徐达明 双竹提梁壶徐达明 双竹提梁壶 徐达明 王秀芳合作 双竹提梁壶徐达明 王秀芳合作 双竹提梁壶 高:27cm 容量:750cc
底款:『徐达明制』『王秀芳制』 盖款:『达明』『秀芳』
“双竹提梁壶”由张守智教授设计,徐达明及夫人王秀芳合作完成。它由双筷筒演变而来,提梁空间与壶体形成虚实对比,增强了艺术陈设效果,九六年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徐达明 王秀芳 双竹提梁壶徐达明 王秀芳 双竹提梁壶 高:27cm
底款:『徐达明制』『王秀芳制』 盖款:『达明』『秀芳』

⋈以竹子和提梁壶结合在一起的还有——紫砂壶名家作品欣赏_扁竹提梁壶

陈壶掌柜: 微信941741

陈壶,一个亲民紫砂品牌,精选天然原矿,坚持手工制作!主攻中小品实用圆壶,品质过硬,价格厚道。

最新文章

1新式汉瓦_黄金段泥

2全手工紫泥水平壶

3大容量汉瓦壶

4薄胎仿古壶_中槽清

5饱满圆润的茄瓜壶

随机文章

1【陈壶视频】红泥有哪些特点?适合泡什么茶?

2一入“壶”门深似海

3紫泥大号子冶石瓢光面/刻绘可选

4陈壶买家秀2015年第四季度

5养壶轶事(壶友谈养壶方法)

热门话题

买壶 买家秀 仿古壶 何道洪 全手工 养壶 名家紫砂壶 子冶石瓢 宜兴 宜兴紫砂 宜兴紫砂壶 底槽清 收藏紫砂壶 方壶 时大彬 曼生十八式 朱泥 朱泥壶 段泥 汪寅仙 清水泥 潘壶 玩壶 石瓢 石瓢壶 紫泥 紫砂 紫砂壶 紫砂壶价格 紫砂壶收藏 紫砂收藏 紫砂文化 紫砂泥 紫砂泥料 紫砂艺术 紫砂茶宠 紫砂陶刻 蒋蓉 西施壶 选壶 陈曼生 陈鸣远 降坡泥 陶刻 顾景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