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融合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又因为植根于江南阳羡,有历代文人的密切参与,使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人文雅趣。竹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气节的象征,历来受到文人激赏,宜兴又有“竹海”之称,故紫砂艺术与竹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精神文化象征,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人生贵有胸中竹”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常借梅、兰、竹、菊来表现自己清高拔俗的情趣,或作为自己品德的鉴戒,如当代诗人周天侯的《颂竹》:苦节凭自珍,雨过更无尘。岁寒论君子,碧绿织新春。竹:彰显气节,虽不粗壮,但却正直,坚韧挺拔;不惧严寒酷暑,万古长青。
苏东坡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扬州八怪郑板桥爱花兰竹,并题咏竹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岩石中,千磨万击仍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同时,竹与大众密切相关,竹制品是生活必需品,竹刻、竹编是悠久的民间工艺美术,竹文化也是重要的民俗文化,民间有“梅开福贵,竹报三多”“竹报平安”之说。
总之,竹文化对文学、绘画、园林、音乐、宗教以及工艺美术有深远的影响。宜兴与紫砂艺术与竹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未出土时已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竹,因四季常青,人们把“松竹海”并称“岁寒三友”,竹代表着坚持,让不少古人敬佩;又因竹竿挺拔、刚直不阿而把“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竹是君子的化身,乃“四君子”中的一份子。
同时,竹与大众密切相关,竹制品是生活必需品,竹刻、竹编是悠久的民间工艺美术,竹文化也是重要的民俗文化,民间有“梅开福贵,竹报三多”、“竹报平安”之说。总之,竹文化对文学、绘画、园林、音乐、宗教以及工艺美术有深远的影响。宜兴与紫砂艺术与竹文化联系密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竹入壶
竹是紫砂花货重要的创作题材,竹型茗壶已成为紫砂塑器的一大门类。有以一节竹筒造型成壶的,如清中期女艺人杨凤年的“竹段壶”,即以一段竹筒为壶身,竹枝为嘴、把、钮,并贴以竹叶数片,简洁巧妙,已成经典。
后又成长成“四方竹段”,以方壶入壶,或以佛肚竹外型,构成“佛肚竹壶”等等。也有多竹乃至一捆竹如壶的,如“五竹壶”、“龙头一捆竹”。更有将竹变形或以竹片、竹筒外型成壶的,如名艺人范大生传世名作“隐角竹鼎壶”,李昌鸿佳耦互助的世博会金奖作品“竹筒壶”等等。
乾隆年间制壶艺人陈萌千设计的“竹形提梁壶”,以两根细竹缠绕,立在壶身两侧为提梁,是历史上最早以竹为形设计成的提梁壶,形态挺拔清秀,风格独特,是“提梁”史上的一什名作。
以竹入壶的另一种做法是光货壶体上用竹枝、竹叶做嘴、把、钮等壶的附件,如“小型竹节壶”、“珍竹提梁壶”等等。假如我们把紫砂种类扩大到文玩清供雕塑瓶鼎等其他摆设陶,以竹外型的就更多了。如现藏故宫博物馆的“竹笋水盂”“竹形笔筒”等。名艺人朱可心1932年创作制竹节鼎,在芝加哥展览会上获奖。总之,竹是紫砂创作的重要题材,以竹造型是紫砂造型艺术的一大手法和组成部分。
以竹为题材(以竹入壶)的紫砂壶器形很多,也是历代艺人必做的壶型,有梅竹壶、一捆竹壶、竹节罐形提梁壶,竹节提梁、双线竹古、圆竹提梁、竹提、扁竹、扁竹提梁、圈竹、新竹、高竹顶、四方竹段、四方抽角竹顶、圆竹段、竹节壶(高、矮),小型竹节壶、竹根壶、竹鼎壶、五竹壶等。都以各种形式表现了竹的刚直,潇洒,飘逸,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紫砂作品,这恐怕与我们国人对竹有着独特的欣赏和爱好有关,也表现了浓郁的东方文化的色彩。
历代的紫砂大师都曾以竹为题,留下他们珍贵的存世作品,如明代陈仲美的束竹柴圆壶,清代蒋万泉制作,陈曼生铭文的竹节壶,邵大亨的八卦束竹壶,陈凤年的竹段壶,范章恩的高竹鼓壶,近代冯桂林的五竹壶、四方竹段壶,吴银根的竹段壶,朱可心的竹节壶、竹节提梁壶、竹梅壶,陈荫千的竹节提梁壶,汪寅仙的斑竹提梁壶,李碧芳的双色三竹壶都是紫砂藏品中的珍品。
至于现代,以竹为题材的名家大师作品,更是玲琅满目,枚不胜举,谢曼伦的双竹提梁壶,徐达明的双竹提梁壶,施小马、徐维明的双竹提梁套壶。
二、以竹饰壶
这里的以竹饰壶除了前述以竹枝竹叶作为光货壶体的附件外,主要指在壶上陶刻、堆雕、泥绘等手法饰以飘逸潇洒的竹画或题写咏竹赞竹的诗句,由于竹文化的渗透而使壶的品味不同凡响,充分体现出文人雅趣。
如清嘉、道年间文人翟子冶“墨竹工力最深,纵逸自若,常绘梅竹”。又如1948年顾景舟制5把大石瓢由沪上著名书画家吴湖帆书画装饰,其中4把均以“风动疏竹”,并分别题咏诗句。近年有人在紫砂挂盘、壁画、陶联上刻上竹诗画,成为受人欢迎的陈设艺术品。
可见,以竹饰壶,把竹文化与紫砂相结合,让人在品茗玩壶时,品味竹的潇洒飘逸,虚心劲节,壶、茶、竹融为一体,岂不美哉。
三、以竹名壶
壶名直接体现壶的文化品位,凡以壶入壶的作品在命名时都少不了“竹”或竹文化。
有象形命名:如“竹段壶”、“四方竹段壶”、“五竹壶”、“一捆竹壶”、“佛肚竹壶”、“珍竹提梁壶”等等,直接以竹名壶,形象直观,通俗易懂,非常亲切;还有引申命名: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有一款壶取名“高风亮节”,画龙点睛的突出了这把以竹造型的巨壶的气势神韵,较为完美地体现了竹文化。
还有今世紫砂陶艺壶,以劈开的竹筒为外型,取名“竹报安全”表现了竹的风尚文化。再若有一紫砂花货,集体以竹入壶,壶钮塑一知了,取名“满意常乐”这是用了谐音,也是一种风尚文化。
时代不时成长,艺术不时立异。紫砂艺术与竹文化的结合也要有所立异,不时冲破。幸亏竹的种类良多,常见的有毛竹、紫竹、斑竹、佛肚竹等,他们的枝叶芽根等都可入壶,而绘竹之画,咏竹指诗更是蔚为大观,至于装潢手段以刀代笔的陶刻外,还可使用堆贴、镂雕、泥绘、点彩等,近年还有人创制了“竹编”紫砂器,很有新意。
可见,只要我们束缚思维,拓展思绪,紫砂竹型茗壶或其他摆设艺术陶的创作题材取之不尽,紫砂艺术与竹文化的结合大有可为。
施小马、徐维明 双竹提梁套壶
高:12.8cm 容量:310cc
底款:『施小马』『徐维明制』 盖款:『施小马』『维明』 把款:『维明』『小马』
洗款:『施小马制』『徐维明制』 杯款:『小马』『维明』
施小马、徐维明 四方双提梁茶具套组
高:17.8cm 容量:320cc
壶底款:『施小马』『徐维明制』 壶盖款:『施小马』『维明』 壶把款:『小马』『维明』
座底款:『施小马制』『徐维明制』 杯底款:『施小马』『维明』 杯把款:『小马』『维明』
徐维明 双提梁茶具 尺寸不一
⋈看过双竹提梁套壶,再来看看——双竹提梁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