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根(1892-1969),又名吴芝莱,紫砂七老之一。1892年生于宜兴和桥,14岁拜汪升义(汪生义)为师。吴云根长得虎背熊腰,力大无穷,因时事艰难,紫砂行情不好,曾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以挑坯、搬运为生。
吴云根14岁离开出水地和桥来到蜀山拜师汪生义,曾与汪宝根、朱可心为师兄弟,3年学成。其时清廷衰败,经济萧条,紫砂窑场大不景气,常靠挑坯。搬运为营生。
甲寅(1914)春,由利永陶器公司介绍,他和杨阿时、李宝珍、朱庆生远赴山西平定县平民陶器工厂任技师,历时三年,期间不仅传授紫砂陶的成型技术,还利用木炭釉炉窑烧制均釉紫砂陶,取得良好的效果,成为近代宜兴陶业界首次向外省传播紫砂技艺的杰出代表(引自《平定吏治纪要》)。
三年后回故乡蜀山,仍以制壶为业。1929年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陶瓷科当技师,并结识陶瓷教育家王世杰先生。两年后回宜兴。1931年又在江苏省公立宜兴职业学校窑业科担任技师,尔后推荐师弟朱可心进校联袂授艺,延至抗战爆发学校停办。
吴云根、吕尧臣师徒紫砂莲子壶
新中国成立后,宜兴紫砂业逐步复兴。1954年他参加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担任成型技术辅导员。宜兴紫砂工艺厂成立后,大批学子步入紫砂工艺殿堂,当代制壶名人吕尧臣、吴震、程辉、何挺初、葛明仙等,均出其门下,可谓门墙桃李,极一时之盛。汪寅仙亲沐其教泽,并由吴云根推荐于师弟朱可心身边学艺。
他待人谦和大度,诙谐风趣,体魄强健,力大超人,德艺俱佳,作品如人品,敦厚、朴实,摒弃门户之见,对徒弟要求十分严格。1959年他68岁高龄,在师徒间首开技艺比赛之先河,对每人完成的作品一一评点,从学者都十分敬佩,深受大家爱戴。
他长期从事学校的正规艺事教育,十分重视自然界的写生,尤其对竹的形态细心研究,为制作竹段壶充实素材,丰富造型,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教导徒弟制壶要讲究形似,更重神似,要懂生态规律,识其品相,从生活中体会写生。
正由于他把握了“艺术来源于生活,技法在于磨砺”的原则,因此他的制壶风格朴实稳重,光润内蕴,构思奇妙。他擅长筋纹器制作,于仿制传统作品中别具匠心,推陈出新,给人以新颖之感。
吴云根三镶玉锡包壶
吴云根制作的“提梁弧菱壶”、“双色竹段壶”、“大型竹提”、“传炉壶”、“线云壶”、“合菱壶”等,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陶艺大展,声誉远播。早在1932年,他的“传炉壶”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获优秀奖。
他的“牛盖洋桶壶”,紫褐色,外观光润可人。虽是传统造型,但做的端庄稳健,朴实规矩,气势挺拔,壶身的圆润、流、肩和盖的弧线过渡都十分流畅,洋溢着一种韵律美。此壶为任淦庭陶刻,吴云根制作,可谓珠联璧合。
创作设计的“竹花盆”、“大长方水底盆”、“菱角茶具”、“双色柿子”、“鱼罩壶”、“春亭壶”等在继承传统手法的同时颇具创意。他的作品喜用双色泥表达主体,较多的用竹为题,竹节为壶身,挺拔刚劲,嘴、把、纽缀以小竹枝攀于壶体,辅以几片小竹叶,舒展有姿,似风中飘动,两种泥色处理,相互呼应,色泽和谐得体。
吴云根 牛灯壶
吴云根从事紫砂教育、制壶60余年,却没有给子女们留下一件作品,子女们也没有从事紫砂行当。但他为紫砂事业的发展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有些已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等。为怀念一代紫砂巨匠,2009年,汪寅仙、吕尧臣、范洪泉、吴震、程辉等弟子搜罗资料、图片,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发行了《吴云根紫砂艺术》一书。
吴云根款、石秀刻紫砂壶
吴云根制 觚菱壶
吴云根制 紫泥孤菱壶
吴云根 竹段壶
吴云根制 鱼化龙壶
吴云根 传炉壶
吴云根制 红泥长方翻口盆
吴云根制 紫泥梅花诗文提梁壶
⋈更多紫砂七老介绍——紫砂花货大师朱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