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贵有自知自明。我作为一个紫砂新手,觉得紫砂这“池子”虽然很浑浊,只要不跑“深水区”其实还是挺安全的。
我不会去碰老壶,因为米少,交不起学费。我们玩的是紫砂,不是古董。淹死无数老手的水域,不是我们这些新手该涉及的。
陶瓷的年代鉴定,至今都没有一个足够客观科学的鉴定方式,在资讯与科技都相当发达的今天,很多你我所认知的鉴定技巧,在造假者眼里早已是一个过时资讯落后的技巧。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与造假大师们斗智斗勇的,通常都素悲惨滴下场……更别说我们这样的新手,天下从不掉馅饼,冲进去,就是前面一个“勇”字,后面一个“死”字。据说一个严谨的文物鉴定师,初拿到一个“准文物”的时候,下意识里总是先定义为伪的,然后想尽一切办法证明它是假的,一直弄到自己“理屈词穷”的时候,那准物就鉴为真物了。当然“理屈词穷”的前提是,有足够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作为支撑。
所以我们不仿先跳过个“鉴”字,多注重下“赏”字。
对于“污品”,咱要坚定“不怕老壶新,就怕新壶老”的原则。我们不用去考虑所谓年代“真伪”,一把壶有没有老味,绝对不会是取决于壶的污垢、泥垢。除非它是刚出土的“文物”,否则即便我们是新手也要大胆滴鄙视“它”和“他”。而对于普品,粗品。我觉得对于我们这些新手来说,“赏值比”不高。难道歪把磕盖口水流就是所谓的“老味”?
我们可以在网上看到很多普品粗品的“老壶”,而他们的时代特点更为明显,工艺上的局限也更容易暴露出来。可是如果你不了解紫砂的发展史,不清楚当时的制作工艺情况特点,那势必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不要动不动就来个“神韵”,“气势”,这样很容易把自己弄晕。
先从大处入手,了解那是时代的紫砂特点,再从小处着手与当时的“名器”多做对比。这样对于我们新手来说,不失为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自身鉴赏水平的好方法。我个人认为即便是“拙美”偏好,也该是从那个年代的审美观,工艺特点,泥料特色中“提炼”出来的。
⋈延伸阅读——谈谈我对紫砂老壶的看法